1 2 3 4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索

发布时间:2021-11-15 浏览次数:2194

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中华优秀文化中蕴含着几千年的知识内涵, 并对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 可以渗透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在现代生活中, 外来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 部分学生出现了自私自利、拜金主义、盲目攀比及诚信缺失等问题。要想使学生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涵盖了优秀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及行为准则等, 这些都是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智慧, 并且该文化具有现实性和传承性。中华优秀文化倡导做人应该遵循“廉、耻、忠、孝、仁、义、诚、信”等准则。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内涵, 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 通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使小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并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进行约束,。

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使学生待人、接物的思维方式得以改变。从心理角度来看, 学生的年龄较小, 对于“价值”及“人生”等词汇难以准确理解, 也难以理解这些词汇的深层内涵, 但是对于孝顺、责任、金钱等概念有所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对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进行系统的解释, 并不能辅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教师应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让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对“价值”“人生”等抽象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并掌握传统文化中对待他人、金钱及责任等方面的内涵, 同时使学生逐渐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良好品行, 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奠定有利基础。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专家精心编选的, 这些文章中不仅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而且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积极作用。因此,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应要求学生背诵相应的篇目, 还应让他们对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和内容进行诵读,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精彩片段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涵, 而且可以使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以李白《将进酒》的诵读教学为例,这首劝酒诗篇幅不长,但全诗大起大落,气势磅礴,情感豪迈,句式简单明了,感情跌宕起伏,丰富多变。这首诗的教学以诵读体验为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体会作者豪放而又愤慨的感情。从诗歌的韵律、节奏、平仄着手,诗歌节奏丰富多变,形式以七言为主,加之三、五、十言诗句,参差有序,可在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本诗通过齐整对仗的句式、铿锵有力的韵律体现出波澜壮阔的诗情,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以“忽然迸发,一泻千里”的诗歌腔调表达出诗人豪迈激愤的思想感情。诗中所涉及的意象也可以在重复诵读中感受意蕴美感。不论是“黄河之水”还是“青丝白发”,都包含着丰富的意义,通过反复诵读,可以体会豪迈壮阔的气势,青丝白发朝暮而成的愤慨扑面而来。同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意境、掌握诗歌内在思想情感。全篇诗情跌宕起伏,基调豪放,但思想感情却非常复杂,既有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又有壮志难酬的自暴自弃,看似消极怠慢,实际是借酒消愁,表现出对贵族和王权的蔑视,也表露出了及时行乐的思想情感。通过诵读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深刻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精髓和韵味魅力,在交流、体会和理解中获得深刻体会,最终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作为文化的传承和积淀,传统文化不仅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形成正确的三观的有效途径,对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也大有裨益。因此,重视并积极提倡学习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将传统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