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训研究 > 训练研究
武术套路运动员启蒙训练方法初探
 
发布日期:2021-01-15     来源:宜昌市体育运动学校      作者:臧艳霞      浏览次数:9901     字体:      

2018年湖北省第十五届省运会比赛运用了电子打分系统,改变了几十年人工打分模式。省运会结束后,我队招收了2008年、2009年、2010年武术新苗,准备开始基础训练,备战2022年湖北省第十六届省运会。

在开始训练前,召开了全队省十五运参赛总结会,会中师生一致认为,为适应比赛,目前省武术锦标赛运用新模式,采用电子打分系统,达到了武术套路竞赛成绩分值标准化、数据化,是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的充分体现;我们的思维模式、训练模式也要发生根本改变,学好武术规则,训练、比赛中运用好武术规则,在武术启蒙阶段,建立正确、规范的基本动作体系。武术套路运动员在高速、多变的平衡、腿法、跳跃、跌扑等动作中,通过四肢运动建立稳定的支撑,形成合理的肌肉运动链,衔接、传递和协调肌肉的力量能力,为获得更高竞技水平打好坚实基础,为今后输送省队、国家队新苗做准备。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十分制:2022年湖北省十六届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2008年组、2010年组是规定套路比赛组,打分系统采用2012年版武术套路规则十分制,比赛满分10分,其中动作质量水平的分值为5分,演练水平的分值为5分。评分标准:

1、动作质量:动作与规格要求不符,每出现一次扣0.1分,其他错误每出现一次扣0.1–0.3分。

2、演练水平:演练水平的评分,包括演练水平等级分的评定和编排扣分。

(1)演练水平等级分的评定,演练水平等级分的评定标准:按劲力、协调、节奏、风格、配乐的评分标准分为3档9级,其中5.00~4.21分为好,4.20~3.01分为一般,3.00至~1.51分为不好。编排扣分运动员完成的套路与编排要求的内容不符,每出现一次扣0、10~0、20分。从以上两个基本打分结构看到,武术新苗基本功打基础阶段,以训练动作的质量标准为关键,练好动作规格,掌握正确动作要领,抓好5分质量分尤为重要。

一、动作质量训练(5分),方法:(规则、动作结合)把动作要求在练习前背好,如:在训练中对镜练习,边练边说动作质量要求,自我纠正。基本手型:拳—代码01,掌—代码02,勾—代码03,基本步型:弓步—代码50,马步—代码51,虚步—代码52,仆步—代码53。方法:原地快速冲拳15秒(代码01)——扶杠曲臂上体前倾45度,快速后蹬腿15秒——原地快速推掌15秒(02)——原地后踢腿15秒×3组,间歇10分钟(掌握正确动作要领,建立正确运动记忆,上下肢交替,加强臀大肌、后群肌肉力量训练等。间歇10分钟,采用绕武术场地跨跳慢跳绳跑,积极性放松。)波速球训练:波速球平面向下,马步(代码51)双脚起跳,单脚落波速球静止5秒(武术平衡静止要求2秒),跳下马步静止5秒(马步动作要领大声背诵)体前倾快速碎步15秒×3组(膝关节稳定训练),间歇5分钟等。云梯训练:快速跳弓步训练,采用竖向云梯马步120度(代码51)跳——横向云梯马步120度(代码51)跳——快速爬行30米×3组,间歇5分钟等。

二、演练水平(5分)训练评分标准:演练水平等级分的评定演练水平等级分的评定标准:按劲力、协调、节奏、风格的评分标准分为三档九级,其中5.00~4.21分为好,4.20~3.01分为一般,3.00至~1.51分为不好。武术运动员早期训练遵循少儿身体发育规律,一般采用长拳训练为主,打好基本功基础,为后期从事专项训练做好准备,也为南拳、太极拳等项目定好型。长拳劲力训练:长拳动作分解练习是动作练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说“定势”动作是一个完整动作的开始及结束,动作方法则是中间的流程。而动作方法的练习,包括手法、腿法、步法、身法等练习。长拳的每个动作中,大体上包括有:动作路线、动作力点、动作用力顺序,动作的劲力、节奏等。手法和腿法练习,是动作方法练习中的核心内容。步法、身法等所起的作用是配合手法、腿法等动作而完成的协调动作。长拳的手法内容非常庞杂,但最基本的手法练习有冲、亮、抡、摆等。冲拳的手法是最基本的手法练习内容,冲拳有上冲、下砸、左冲、右冲等。在练习冲拳时首先要考虑它的运行路线,如前冲拳,是由腰间直至正前方,拳头定点为与上臂、前臂及肩成一条水平线。另外,拳自腰间前行,当肘关节离开身体一侧时拳随前臂旋转至前。其次,考虑它的力点要到达拳面,再考虑其用力顺序是拧腰、转肩、顺肘、前冲,其节奏是由慢至快,其用劲是空拳及前臂旋转时加速用力而产生“寸劲”。手法练习一开始可以进行局部动作的组合练习,练习中要由慢至快,由简入繁,待初步定型再配合手、眼、身法、步进行练习。长拳中的腿法内容也很多,可基本分为直摆、屈伸、扭转、击响四大类,各类中各有不同的动作。如直摆类包括正踢、侧踢、里合、外摆、后踢等;屈伸类包括弹、点、蹬、踹等。腿法练习首先也要考虑其路线、力点、劲力、节奏及用力顺序等。如正踢腿,一只脚向前上小半步,另一腿顺势向前上摆起,当摆脚过胸时,随之加速用力,力达于脚尖,止点于前额处,使其划一个前后方向的立圆。腿法练习起初要进行原地的定位练习,然后再进行行进间的练习,最后再把其放入由简到繁的组合动作中进行巩固练习。在力量训练上整合全身的核心力量训练是训练的重点,主要通过克服小运动员自身体重无负重的练习完成核心力量及动力链的整合,刺激小肌肉群与大肌肉群之间的联动配合,在提高整体力量的同时,有效整合力量和避免过度负重力量训练造成的受伤风险。

1.长拳协调训练:长拳身体练习主要是指在完成长拳各类技术及拳路演练时所必备的身体和能力,主要表现在协调训练身体训练是学习技术以及提高和保持技术水平和套路练习的基础。身体协调训练可分为一般与专项两种。专项身体训练是直接发展本专项所需要的素质,而一般身体训练则是为了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协调能力包括集灵敏度、速度、平衡能力、柔韧性等多种身体素质为一体,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对于小运动员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两人三足,写王字,石头剪刀布,过障碍独木桥等传统少儿游戏,既达到热身做准备活动的目的,也提高训练热情。

2.长拳风格训练:当前竞技武术长拳套路演练的风格,动作规格型,身法韵味型,迅猛有力型,高飘舒展型。而青少年运动员则应以动作规格型为基础,根据日后身体条件,选项和动作编排上向其他风格发展。在训练初期,青少年运动员应以动作规格型的长拳套路运动员为范例,培养良好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扎实的基本功。运动员演练时功架规范、步型稳固、力顺劲刚、动静分明、清晰准确,自始自终保持一种精神抖擞的竞技状态。

3.长拳节奏训练:长拳运动中的节奏是在速度与力量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变化。它是集力量、速度、柔韧、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与演练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表现形式。它要求动作敏捷、节奏分明,即运动时动作、组合、段落之间的韵律要恰到好处。锻炼学生动与静、起与伏、高与低、快与慢、刚与柔、轻与重等矛盾的两个侧面。如“跃步冲拳”,首先要使运动员明确动作的攻防含义和动作结构,其次动作各环节的节奏变化,如快速的节奏和两臂上摆的有机配合,节奏应是重与快。跃起后空中反弓和眼跟手走的定式动作应是轻与缓的协同,同时在空中瞬间造型则是动与静的结合等。在完成单个动作的节奏训练后可进行组合3-5个动作的节奏训练。如抡臂震脚砸拳——单拍脚——侧身平衡——并步抱拳这一组合动作,抡臂震脚砸拳属“重”的动作,单拍脚要求上摆踢腿快速有力,拍脚要准确响亮。由单拍脚变侧身平衡要求动作速度相对较缓而且平衡动作要稳,规则规定持久性平衡动作保持2秒以上,此时动作的节奏相对较“慢”;由侧身平衡再变并步抱拳,其速度介于快慢之间,属“轻”的动作。

三、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训练中的“体教融合”:

自古习武者讲究文武双全,练习中华武术,学习中国文化,布置武术家庭作业,写武术训练日记,制定左右两页表格,左页写动作基本要求,右页写动作错误内容与扣分标准,对错对比,加强记忆,训练课时,全体运动员上规则理论课,教会学生学会动作基本要求,学会动作错误扣分分值,比赛谁读的对、背得快,获得胜利者奖励一本武术规则书,输者学习抄写两页武术规则。通过学习后,效果显著,避免了武术规则学习中枯燥无味,改变了记忆模式方法,促进了武术动作标准化推广速度。在2020年湖北省武术锦标赛中,运动员能在电子打分屏上迅速知道自己的得分结构,明白裁判扣分点,为今后训练中不断修正动作标准化打下坚实基础。

 

 

湖北省宜昌市体育运动学校

2021年1月12日

 

参考文献

姜周存. (1997). 长拳套路的演练节奏与训练. 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 96-98.

周钢, 藏健, 施振文, 申德义, &陈新富. (2004). 论武术节奏.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王海波. (2009). 试论少儿武术套路动作节奏的影响因素. 少年体育训练, 000(006), P.33.

王萍. (2006). 论武术长拳运动的定势造型与技法要素. 博击:武术科学(05), 36-37.

李式华. (2014). 少儿竞技武术套路推广模式探析——以福建省为例. 第一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暨武术科学大会论文集.

王智慧, &周义义. (2005). 对少儿武术套路训练理论与实践相关问题的探讨.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6(5), 102-107.

任鑫. (2020). 协调性训练对青少年武术套路技术影响探析. 当代体育科技, 010(007), 23,25.

李金杰. (0). 悬吊训练对少年儿童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腰腹肌群力量的影响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孙奇, &崔雪原. (2014). Bosu球稳定性练习. 羽毛球, 12(No.084), 104-105.

袁鑫池. (0). 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稳定性作用的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武汉体育学院).

刘伟. (2006). 论少儿武术运动员弹跳力训练. 中华武术, 000(008), 52-53.

魏孟田. (2003). 少儿武术队员腿部力量游戏训练法. 少年体育训练, 000(004), P.36-37.

陈苏平. (1999). 浅析少儿灵敏素质训练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性. 体育科技(广西).

麻飞. (2019). 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过早专项化训练的利弊研究. 武术研究(7).

翟方阳. (0). 青少年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利弊分析及对策建议. (Doctoral dissertation).

陈苏平. (1999). 浅析少儿灵敏素质训练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性. 体育科技(广西).

赵小威. (0). "软梯训练"对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灵敏素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张艳, 胡琦, &丁云云. (2009). 浅析新规则下业余体校少儿武术的训练. 体育世界:学术版(10), 12-14.

赵庆建, 孟凡莉, &孙泽. (2018). 业余体校武术套路运动员c组难度动作训练调查分析. 运动, 190(14), 33-35.

鲁继平. (2005). 浅谈少儿武术训练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01), 133+132.

吴建喜, &池建. (2014). 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中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的嬗变.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上一篇:2021年射击队(步枪班)夏训计划
下一篇:困难之中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