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专栏 > 党群工作
从背篓“背脚”到汽车运输的传奇故事 看崛起的中国
————“讴歌百年辉煌、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       
 
发布日期:2021-07-21     来源:宜昌市体育运动学校      作者:李圣平      浏览次数:5615     字体:      

在夷陵区有一个曾叫龟池洪大队(村)的小山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些劳力甚至是学生,为了生计,时不时地要给大队供销社“背脚”,把收购的农副产品从大队供销社用竹背篓背送到公社(乡级)供销社,或把大队供销社计划采购的商品背回去,那时背一根湿桦木扁担到目的地可赚七分钱的力钱,中途二三个“背脚”者到一农户家中借锅热饭(含农户提供小菜一盘)出三角钱,“背脚”的学生不出钱,一个成人往返一趟从天不亮出发到傍晚交货回家,力气大者可赚回七八角的力钱,这在当时还是高收入,因为成人在生产队劳动一天计工分十分,才值三角钱。

背上一两百斤的扁担或者收购的黄姜等山货,沿着崎岖不平、多半还很陡的山路,压弯腰的“背脚”者迈起沉重的步伐,小心翼翼地挪下山谷,喝口小溪水、歇口气,不敢多逗留,用丁字形的打杵支撑住背篓,年长者讲一个短笑话活跃一下气氛,大家笑着跟着再出发。接下去是爬那左拐右转的上坡路,那腿象灌铅似的更加沉重,用力撑打杵似乎减轻了压在身上的重量,一阵紧一阵地大口喘着粗气艰难上行着,就这样,得有六七个小时的负重前行。

到了目的地交完货,各有打算。青年学生高兴地拿着赚的力钱忙着返校上学。年长的则小心翼翼地揣上力钱,有的为再赚一笔按照约定急于打点货物往回赶;有的没有货物可背,带着给孩子买的两三颗糖轻松地大步回家。

“背脚”者虽苦,但不是想“背脚”就能“背脚”的,这一要有货物供背,还要再三恳请供销社主任让背。这个大队二小队的一户人家有七口人,是欠生产队(小队)四百多元钱的大“缺粮户”,全家生活着实的苦!记得有一次,这家安排小儿子到生产队的仓库去分粮食,说是可分得两斤一两的稻谷,小儿子高兴地提个小饭篓去分,却因为“欠账”还不给分走,只好空篓而归,留下一生难忘的“穷”生活印象。读高中的大儿子十五六岁,看着矮小的父亲常起早贪黑去“背脚”,家里一年喂一头猪长得不到一百斤就卖掉还欠款,可欠款额总是在四百多元的高位徘徊,他上学和放学回家总是有机会就揽个“背脚”活帮忙还账,但欠款额却没进入快速下降通道,直到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后,将月工资的三十七点五元拿出二十元还账才慢慢还清,这家那时真是过着饥寒交迫的难捱苦日子。

这一切,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似乎一夜之间换了人间。改革之风吹遍大江南北,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种田当家”做主人,乡野山村到处呈现的是欢喜的农民,田里遍布的石头都被自觉清理到坎边,仿佛第一次看见涨势忒诱人的庄稼,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巨大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反映在农田里,再也没有了生产队“偷工减料”的指责和分工不服的争吵,有了只是使不完的劲、不知疲倦的田间地头的忙碌身影。煮的菜叶(常常是野菜)中撒点包谷面当饭还怕人看见说闲话的“缺粮户”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一年上头,只有除夕团年饭才吃上一顿不掺杂菜的饭还不能吃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春风,把家家户户吹成“种不玩的田,吃不完的饭”新天地。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只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党领导下的科学种田、发展多种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个别带头人在政策扶持下成为“万元户”而令人羡慕不已。

“要想富先修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科学决策,为让人民富起来,过上幸福的日子而大力修建公路,打造农民的出行方便之路、经济上的致富之路,农村因此出现了和谐富足的新风貌、农民也变为光鲜亮丽的富人新模样。实现条条公路通村部,农副产品不用“背脚”送供销社销售,取而代之的是农民自家的汽车送市场去交易,为此农民种的主要经济作物茶叶等值钱了且容易变钱了、农民增收发富有钱了,而且农副产品都能在家卖个好价钱。从种子、肥料到农产品无不“乘坐”汽车,长途跋涉的“背脚”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到处看见人们眼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进入了实实在在的新时代,那致富的公路又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拓宽延长、硬化刷黑。党的好政策使得乡间汽车慢悠悠行走的土公路变成可以快速行驶的水泥路,还象竹根一样往每一个农家分枝式延展。富裕的农家房屋向公路旁“转移”(建新房)、连片集中。不只是农副产品原材料从田间地头林间小路变钱上车运到加工厂,加工的成品上车运到市场变钱,而且长途甚至短途的“背脚”工没了市场。农民不仅习惯了坐公共汽车出行,而且很多农民还购置了小汽车走个亲戚办个事开着自家车,甚至种田下地也开着摩托车往返,生活变得如此神气。而今汽车运输货物是常态,驾驶汽车行走更是农民的洋洋自得的幸福态。

党的十八大以后,要问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有什么为证?至少住房为证,因为出极个别特殊户外,可以说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楼房,农村透着城里气息;至少车辆为证,农家停放的多种车辆透着富足气息;至少手机为证,农民个个用手机了解大千世界,网上购物聊天发抖音,透着现代气息;至少背篓为证,那个穷时代的落满灰尘的背篓,只能作为历史偶尔让人提起“背脚”的旧时代。

从背篓“背脚”到汽车运输的亲历者,因为中国的崛起而富裕,幸福的获得感长年在脸上洋溢着。有一个小小“背脚”工,那时只能背起一根扁担,不足十岁的年纪走到半途便力不从心,只能半途而废,加重兄弟的负担才完成“背脚”使命。这个小“背脚”工,真真切切感觉到什么是饥寒交迫的时代,什么是温饱富足的时代。他现在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真真切切感觉到党的英明伟大、国家的经济腾飞、社会的和谐美好,心中有坚定地永远感党恩、跟党走的执着信念,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

乡村里,“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声是欢快的、流露幸福的。因为感到只是一转身的功夫,那里发生的从“背脚”工到私家车司机的华丽转身的故事很多,但民间百般奇迹故事最终汇成的传奇故事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实施精准脱贫战略,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彩故事,领导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迷人故事,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不停续写着辉煌伟业的大国崛起故事。



上一篇:岁月因“她”而美丽
下一篇:讴歌百年辉煌 奋进崭新征程